感觉统合About Us

首页 >感觉统合

教养不当会让宝宝养成孤僻性格
发布时间:2017-06-22 浏览:1779次

良好性格,后天培养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宝宝良好的性格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培养教育和经过长期磨练的结果。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3岁之前,宝宝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决定宝宝形成什么样的性格。良好性格通常有几个明显的特征: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7种反应帮你识别宝宝是否有孤僻倾向如果你发现宝宝怕见人,对一切事情都冷漠,就要注意了。以下7点反应,可以观察宝宝是否有“孤僻”倾向:


   1、第一次见到陌生人时,会把头撇开,或躲在你身后,紧抱着你不放。


   2、在幼儿园、亲戚朋友家游玩时,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自己玩自己的。


   3、第一次处于爸妈都不在的新环境时,会表现出不安、哭闹、不多话。


   4、对来访的陌生人,不会友善地打招呼或接近、问好。


   5、不爱开口说话,很少哭泣,只爱以点头、摇头的方式表达意见与需求。


   6、多数时刻表现沉默,在人群中易被忽略。


    7、适应力不佳,处在家里以外的新环境,不安、害羞状况会更明显。性格孤僻与孤独症不一样宝宝如果从小性格孤僻,很容易影响他今后各种能力及智力的健康发展。因为宝宝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尤其离不开与小伙伴们的交往,当与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时候,也正是他学习各种知识、增长各种能力的时候。



这些做法易造成宝宝性格孤僻隔代“孤僻儿”佳佳是个漂亮的小公主,可并不特别招人喜欢,冷漠、孤独、不爱搭理人,不跟小朋友们玩,经常自己一个人玩玩具。佳佳爸妈工作忙,主要是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非常宠爱佳佳,无条件满足,总是顺着佳佳的意愿。老人一般希望家庭氛围和睦融洽,不喜欢宝宝哭闹,所以无意之中以满足宝宝要求为主。而宝宝在面对家庭以外的情境时难免遭遇挫折,如被其他小朋友拒绝、抢玩具、发生争执等,使宝宝挫折感强烈。为了避免挫折和不愉快的体验,宝宝往往表现出逃避。久而久之宝宝会以“冷漠”当作保护色,变身“独行侠”。高楼“孤僻儿”双职工父母劳累一天回到家,通常不愿受他人打扰,也不太欢迎宝宝的小伙伴们到家里来玩,怕把屋子弄乱了,甚至怕自己的宝宝被带坏了、被传染上疾病等。这也使宝宝们之间的接触机会减少了。在宝宝成长过程中,较长时间地失去与同伴的接触、谈话,可能影响其心理的正常发育:大脑情绪中心与小脑之间的神经传递机率减少,使小脑发育迟缓,出现行走延迟,活动范围窄,接触事物后反应迟钝,久而久之则会变得性格孤僻。宝宝在交往中受到挫折和打击,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锻炼,结果就越孤僻了。禁令“孤僻儿”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雯雯在花园里玩耍,她想打开花园里人造喷泉的龙头,以便看到喷水。正当她要做时,突然把手缩回来了。老师鼓励她开龙头,但雯雯说:“不,妈妈不喜欢这样。”于是老师试图说服她,对她说老师允许你这样做。一想到马上能看到喷水,雯雯既高兴又满意地笑了起来,然后她伸出了手,但是快要接触到水龙头的时候,她又把手缩了回来。很明显,妈妈常常斥喝宝宝这不对那不对,无形的妈妈禁令,像紧箍咒一样随时都在限制宝宝的思维和行动。如果你也总是这样责备宝宝,就要自我检讨了。也许你某句无心的话正影响了宝宝,让他的内心开始萌发自卑感的幼芽,开始相信自己是笨拙和无能的,最后陷入冷漠和恐惧中。


爸妈须知 双性教育切莫忽视!


所谓的“双性化教育”就是摈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双性化教育”设计者认为,教育孩子,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只培养其温柔、细致等女性气质),只会限制孩子智力、个性的全面健康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往往在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方面都较为片面,智商、情商也较低。相反,那些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孩和女孩却大多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许多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正因受到成人社会设置的片面、绝对的“单性化教育”的影响,才养成了自卑自贱、谨小慎微等某些似乎“理所当然”的属于女性的性格缺陷。这些性格缺陷容易导致缺乏独立性和上进心,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受“单性化教育”影响的男孩也可能变得刚愎自用、难解人意、冷酷冷漠、或干脆成了工作狂,不仅在事业上难有竞争优势,而且在社交圈内也往往不受欢迎。妈妈好烦恼:给儿子扎小辫被遭嘲笑了自打琪琪出娘胎起,就被盼女心切的妈妈打扮成了不折不扣的女宝宝,就连名字也起得女性化十足。4岁之前,琪琪但凡走出家门的时候都是要像女宝宝一样扎着两个羊角辫子的。但他扎着小辫子去幼儿园的时候,他逐渐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性别问题了。别的小朋友都在嘲笑琪琪眉心里的那一点“美人痣”,下课了还喜欢来摸摸琪琪头上翘起来的小辫子。琪琪也不堪烦恼,回家向妈妈诉苦了:妈妈,我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呢?他们都说我是女生啊!琪琪妈这才不知所措了,原来一直觉得好玩而给儿子搞得小辫子和美人痣现在却成了儿子在幼儿园成长的最大障碍。自己这样带小孩是不是有点走入误区了?爸妈性别“偏好”的不良影响琪琪妈发现自己的宝宝很漂亮,所以就按照女孩的标准来抚养。但这会助长宝宝心理偏差的发生。女性化男孩和男性化女孩在年龄较大时,常常受到小朋友的歧视和捉弄,或受到老师和邻居的压力,使他们企图隐蔽自己的异性行为,但常常办不到,内心十分痛苦。同时他们又无形中被其他宝宝“隔离”开来,因而产生内向、孤独、胆小及忧郁的性格特点。缺乏应有的父母性“角色”榜样男孩在3~4岁以后应多接触父亲等男性榜样,如果此时得不到应有的男性榜样,性心理发育可能受到挫折,导致性别认同混乱。在有些女性化男孩的家庭中,常常是母亲作主、父亲惧内,这些宝宝自幼崇拜女性,处处以母亲为榜样,就可能潜移默化地发生性别认同混乱。

妈妈好欣慰:儿子要给芭比当爸爸壮壮5岁生日那天,妈妈带他去商店选礼物。撇下一堆玩具枪、赛车和奥特曼,壮壮一反常态的直奔芭比娃娃的柜台。“芭比”抱回去之后,壮壮既当爸又当妈,给芭比讲故事、唱歌、喂奶、洗澡,忙得不亦乐乎。他没有去学女宝宝娇滴滴撒娇的样子,只是在呵护“宝宝”的过程中细心地充当了一个小男子汉的角色。周围有许多女孩开始学舞蹈,壮壮也想学。壮壮妈不顾众人的反对,把壮壮送到一个舞蹈班学了半年的舞蹈。之所以只学半年,其实还是有所顾虑,壮壮已经到了性别萌芽期,为了强化他自身的性别意识,只好适可而止。壮壮妈说,送儿子去学舞蹈,主要是想鼓励他向异性学习,促进宝宝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日趋完美。而事实上,经过半年的舞蹈训练,原本是个小胖墩的壮壮其身体的协调性、音乐的感受力、动作的节奏感都有了明显进步。给他自由地选择壮壮妈的双性化教育的模式非常成功。既满足了宝宝的愿望,使宝宝在成长中多了一份责任,多了几分欢乐,而且壮壮妈自己也因为孩子的快乐而感到快乐。而琪琪妈对于琪琪在性别上的教育就存在着某些误区。如何开展“双性化教育”美国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注意增加男女孩子接触的机会。孩子向异性学习应通过自然而然的接触,故应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在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目的是克服自己性格的“软肋”,并进而促进自己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日趋完美。如:男孩可以多多学习女孩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而女孩则可以多多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和开朗。但也不能走极端,切忌过头。要是男孩过了头,就会显得“娘娘腔”;而女孩学过了头,就会成个“假小子”----这自然有违“双性化教育”的初衷了。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
扫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