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及言语训练About Us

首页 >语言及言语训练

体格发育
发布时间:2017-06-22 浏览:1504次

体格发育是小儿发育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体重、身长、头部、胸部、牙齿等方面。


1.体重


  体重为身体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体格发育尤其是近期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临床给药、输液也常根据体重计算用量。


  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约为3kg.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入量的不足、水分的丧失及排除胎便,体重可暂时下降3%~9%(生理性体重下降),随后迅速恢复和增长。生后前半年增长较快,每月平均增长0.7kg.后半年增长速度变慢,1岁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9kg),1岁以内小儿估计体重的推算公式是:前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后半年


体重(kg)=6+(月龄×0.25)


  1~2岁一年中体重平均增加3kg,2岁时的体重为出生时的4倍(12kg)。2周岁以后每年平均增加2kg,故2~12岁期间的体重推算公式是:体重(kg)=年龄×2+8 12岁以后为青春发育阶段,受内分泌影响,体重增长较快,不再按上述计算。


  因个体差异,小儿体重可波动在±10%.低于15%以上,应考虑营养不良。高于20%以上,应考虑营养过剩。


2. 身长


  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包括头部、躯干、下肢的长度。是反映骨骼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约为50cm.1岁内增长最快,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1岁时约为75cm,1~2岁一年增长10cm,2岁时约为85cm.2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cm,故2~12岁平均身长可按以下公式粗略推算:身长(cm)=年龄×7+70身长的个体差异较大,若低于正常身长平均数30%以上,为异常。


3.头部


  (1)头围。头围反映颅骨与脑的发育。正常新生儿约为34cm,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都约增长6cm,1岁时头围约为46cm,2岁约为48cm,5周岁时约为50cm,15岁时即与成人相近。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过小,可见于头小畸形或大脑发育不全。


  (2)囟门。前囟为额骨和顶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1.5~2.0cm(两对边中点连线)。一般在生后2~3个月随头围增大而略增大,以后则逐渐骨化而变小,至12~18个月时闭合。前囟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闭合过迟见于佝偻病、克汀病和脑积水等。前囟饱满、紧张、隆起,表示颅内压增高,是婴儿脑膜炎、脑炎或脑积水等重要体征之一,前囟凹陷常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患儿。后囟一般于生后6~8周闭合。颅骨骨缝一般于生后3~4个月闭合。



4.牙齿


  牙齿可分为乳牙及恒牙两类。乳牙多于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最早4个月,如果12月仍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乳牙2~2.5岁出齐,共20个。2岁以内乳牙总数=月龄-4~6推算。6~8岁开始换生恒牙。约14岁时全部换为恒牙,共28个。18岁以后第三磨牙出现(有终生不出者),出齐后则为32个牙齿。出牙是一个生理过程,一般无特殊反应。但有的也可出现暂时性流涎、睡眠不安及低热等症状。佝偻病、营养不良、呆小病及先天愚型等患儿出牙延迟、牙质欠佳。


5.骨化中心发育


  临床上通常采用左腕、掌、指骨正位X线片来了解和判断小儿的骨骼发育年龄。小婴儿可采用膝及髋部X线片来了解发育情况。骨骼简易计算法:10岁以前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等于年龄加1. 6脊柱出生时脊柱是直的。3个月小儿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第一个生理弯曲),6个月小儿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第二个生理弯曲),1岁小儿站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第三个生理弯曲),从而形成脊柱的自然弯曲,至6~7岁时随韧带的发育而固定。


7.胸围


  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胸围初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周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以后则超过头围。


8.腹围


  临床上常用来测腹水的消涨。


9.上臂围


  常用以评估小儿营养状况。1~7岁>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小于12.5cm为营养不良。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
扫二微码